04/06/2019 18:17:00
細心觀察日常中的需要,再實踐化繁為簡成適切的生活化設計,來自日本設計品牌KINTO就有這種魔力讓人一見鍾情。我們規劃了一系列的採訪,想藉由和不同的咖啡師對談,分享與KINTO商品的初次相遇的過程和愛上它後的使用心得,也一起窺探他們是什麼契機讓他們想一腳踏入這另人醉心的咖啡世界中。
若曾到日本尋覓咖啡,會發現不少微型咖啡店坐落於社區巷弄間,少量幾張內用座位,或是吧台與半開放的戶外長椅,多了與咖啡師的互動的機會,及近距離看到沖煮咖啡的悸動,可能是迷人的咖啡香,或是看從濾杯緩速留下咖啡的療癒畫面;而能直接現點就能外帶一杯好咖啡的方式,對於每日都得來上一杯的咖啡愛好者或上班族來說不外乎是個選擇,最近台灣也逐漸發現這類咖啡店的身影,隱身在都市大樓叢林裡。
位在忠孝新生站5號出口右轉幾步路即可抵達的Coffee Sind,小小的空間如同前述,一眼便見到主理人小瑜,一邊拿手地在手沖咖啡,同時也與坐在前台前的客人談笑,牆面上與桌檯上更種植著不少各種多肉植物也成一種風景,讓在這商業區幾步就有不少的咖啡廳的競爭空間裡,依舊能走出自己獨有的咖啡魅力,好奇是什麼樣想讓小瑜想保持心目中的小店樣貌,以及使用KINTO 商品的契機又是從何開始,就與我們一同來聊聊吧!
轉換跑道選擇咖啡?
在進入咖啡世界前,主理人小瑜其實是一為日本料理廚師,還當到餐廳的行政主廚,任職了七年多,這中間也不少機會利用咖啡和食物結合,也因為長時間接觸日式料理的關係,思考到同一種行業的受限性而想轉換跑道,加上本身也是喜歡與別人交朋友互動,相對整天在廚房少了這樣的氛圍,於是利用餐廳空班時間,決定到咖啡廳從最基本的外場從頭學起。
小瑜與大多數吧台手不同的是,入門學問便是手沖,源自於第一份打工的咖啡廳─HAAYA'S COFFEE,是台灣較早期開始做手沖的店。而在此之前更是大學的咖啡社創社社員,藉由打工了解更多咖啡的知識並帶回學校繼續傳承。後來也透過店裡透過烘豆師帶著咖啡豆比賽的關係,開始接觸義式咖啡的世界,這一路走來也有14年之久,小瑜從不後悔自己走上咖啡的道路上,更期許自己能和咖啡有一樣的強大包容性。
從店中店到獨立店面
因為喜歡多肉植物的關係,起初是和「有肉Succulent&Gift」合作店中店,因為後來空間安排上的調整便搬到現在的位置,營業時間也拉長到晚上10點,對於夜貓子來說是少數晚上還能喝到咖啡的地方。
咖啡師是咖啡豆與客人的橋樑
說到會想自己出來開店的原因,莫過是喜歡自己身為咖啡師這個職位,能站在前線研究更多沖煮方式及概念,並透過與客人的互動傳遞咖啡的各種可能性,這角色就像是咖啡豆與客人之間的橋樑,同時也會和烘豆師溝通討論想要的風味,來維持個人的風格特色及一定口感,讓客人喝到專屬Coffee Sind的味道。
空間小了,距離也近了
而搬到現在的店面依舊打造成迷你感,位子都圍繞吧檯的半開放模式,其實是因為常到日本咖啡店朝聖影響,欣賞有幾家小小的咖啡店卻五臟俱全的設計,一邊沖煮咖啡時也能與客人間無距離感,於是便將自己期許的模樣體現在台北的空間裡,名字Sind來自丹麥文代表想法思考或心靈的意思,取名Coffee Sind便代表咖啡的心智,希望大家在喝咖啡時能想到這家店;或者因為喜歡咖啡而一起聚在這家店,不會因為空間小而是為了一杯好咖啡而來,一個可以實現像在日本喝咖啡的感覺,讓咖啡師與客人多更多接觸,而非單向服務;加上熱愛多肉植物,也在每杯咖啡旁邊多了不一樣的綠意,增添不同的咖啡風格。
與KINTO商品的初相遇
點了他們家有名的單品咖啡,就會發現店內清一色的咖啡下壺便來自KINTO的SCS系列,其中幾個還是跟了他好多年,完整呈現該系列的耐用程度(笑);而義式咖啡使用的馬克杯也同樣來自SCS可堆疊式系列,上色不均仿手工感的設計,在盛裝上一杯拿鐵也能直接感受到圓潤的溫度。
-第一次接觸KINTO商品是哪一個呢?
初次接觸就是KINTO最經典款的SCS陶瓷濾杯(灰色款),大約在剛引進台灣不久時,沖煮時流速比想像中來的慢,因為洞口較大,肋骨較淺,沒有太多的排氣效應,是一款讓人容易就愛上的濾杯設計。
而相較新款OCT系列,發現兩者所呈現的味道是不一樣,SCS系列流速較慢,body會呈現醇厚感,而OCT則因為肋骨長流速相對也快,即使是深培也能沖出較清爽感的口感,就看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味來決定。
-使用SCS手沖壺的心得
SCS手沖壺因為出水較細緻柔和,就像是輕輕地將水鋪在咖啡粉上,所以呈現的味道相對圓潤與舒服,而會有這樣的出水不只是壺嘴的關係,壺嘴與壺身的接點差異也有所影響,SCS手沖壺接點較低,讓沖煮到快結束時,還是可維持一樣的水壓而相對更好掌握,另個特色則是它的重量,一定的重量能讓手持的穩定度更順手。
-適合與KINTO商品搭配作為初入門喝手沖的單品豆推薦?
一邊討論使用KINTO咖啡商品心得,小瑜也無私地與我們分享他的特別的沖煮方式─加蓋悶蒸法,會根據豆子不同沖煮時間也有所不同,平均約2分10秒上下。首次會先注入第一次水後加蓋悶蒸,蓋在濾杯上約45秒後,再分成四次注入熱水,這四次的分段注水會根據咖啡豆不同的烘焙程度來調整降溫幅度,從最先開始的88度,之後每加一次常溫水降低10度,到最後第四次時會落在55~57度之間(不超過60度)。透過降溫沖煮法,所產生的溫度差異化來萃取,並逐次降低細粉粉末的萃取率,讓乾淨的口感將咖啡的香氣及味道層次更清楚的表現出來。
未來新規劃?
小瑜在與我們對談後也使用SCS系列為我們示範第二杯加蓋悶蒸法,這次他選用他參賽的藝妓原始林伊索比亞咖啡豆,坐在吧檯搖滾區,我們近距離欣賞他行雲流水的完成一杯手沖,入口後香氣先入鼻腔,果香味與茶感交織,還有水洗的乾淨風味,一口便愛上。店裡除了吧檯座位也提供外帶咖啡的選擇,若看到一整排衣索比亞的咖啡單不知如何選起,直接詢問咖啡師吧!
談到未來,尋找更適合的空間一直是他們的規劃,但初衷就是吧檯與人的距離不會因為店面改變而變遠,與客人的距離會一直如此貼近,因為這就是Coffee Sind的最大特色!
同時宣傳今年6/6是他們的品牌三周年慶,舉辦了當日限定的活動,屆時主理人小瑜歡迎大家一同參與,親自感受最親切舒適的微型咖啡店,還有那每一杯都令人驚豔的咖啡。